PG电子·(中国) 平台网站

全自动包装生产线pdf|PG电子
全国服务热线:0756-3225391
网站公告:
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PG电子平台始终秉持诚信为本。
PG电子资讯
全自动包装生产线pdf
添加时间:2023-12-15

  《全自动包装生产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自动包装生产线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2、.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全自动包装生产线)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全自动包装生产线, 包括 下料斗, 所述下料斗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 架, 所述下料斗一侧壁下端固定设置有上料传送 带, 所述上料传送带远离下料斗的一端下部固定 连接有支撑杆, 所述上料传送带远离下料斗的一 端下部固定设置有底座, 所述底座上端面固定连 接有物料排序装置, 所述物料排序装置侧壁固定 设置有送料传送带, 所述送料传送带远离物料排 序装置的一端下端固定设置有入料斗, 所述入料 斗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装袋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 全自动包装生产线, 采用全自动化包装流。

  3、水线的 应用, 配套前段自动化生产线, 从而达到无人化 包装, 大大减少劳动力,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 成本, 值得推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2220774 U 2020.12.25 CN 212220774 U 1.全自动包装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料斗(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 第一支架(2), 所述下料斗(1)一侧壁下端固定设置有上料传送带(3), 所述上料传送带(3) 远离下料斗(1)的一端下部固定连PG电子平台接有支撑杆(4), 所述上料传送带(3)远离下料斗(1)的一 端下部固定设置有底座(6), 所述底座(6)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物料排序装。

  4、置(5), 所述物料排 序装置(5)侧壁固定设置有送料传送带(7), 所述送料传送带(7)远离物料排序装置(5)的一 端下部固定设置有入料斗(8), 所述入料斗(8)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装袋机(9), 所述装袋机 (9)远离送料传送带(7)的侧壁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传送带(10), 所述第一传送带(10)远离 装袋机(9)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传送带(11), 所述第二传送带(11)远离第一传送带(10) 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装箱装置(12), 所述装箱装置(12)远离第二传送带(11)的一端固定设置 有滚轴传送带(16), 所述滚轴传送带(16)中部固定设置有上封口机(13)和捆绑机(15), 所 述滚。

  5、轴传送带(16)远离装箱装置(1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堆垛机(17), 所述装箱装置(12)一 侧边固定设置有纸箱传送带(26), 所述纸箱传送带(26)中部固定设置有纸箱翻转装置 (27), 所述纸箱传送带(26)远离装箱装置(1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下封口机(25), 所述下封 口机(25)一侧壁固定设置有纸箱撑开装置(24), 所述纸箱撑开装置(24)远离下封口机(25) 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纸箱供应装置(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料斗(1)内底部固定 开设有开口(18), 所述上料传送带(3)靠近下料斗(1)的一端与开口(18)相连接。 3.根据。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传送带(3)上端面 固定设置有多个上料槽(19), 所述送料传送带(7)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送料槽(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料斗(8)下端固定开 设有入料口(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袋机(9)内部固定设 置有包装袋成型机(28)和封袋机(29), 所述包装袋成型机(28)上部与入料口(21)下端相对 应, 所述封袋机(29)远离包装袋成型机(28)的一端与第一传送带(10)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7、 所述第一传送带(10)和第二 传送带(11)之间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0), 所述两个连接板(30)之间转动连接有衔接 辊(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封口机(13)、 捆绑机 (15)和堆垛机(17)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箱撑开装置(24)的后 端固定设置有推杆油缸(23)。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220774 U 2 全自动包装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生产线领域, 尤其涉及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制造业在生产包装的过程中, 一般采用人工包装或者半自动化设备包装, 但 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工成本不断上升, 原有的采用人工包装或者半自动化 设备包装不仅生产效率缓慢, 成本还高, 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企业的需求, 因此急需要一种全 自动包装生产线 对于现有的人工包装或者半自动化设备包装, 普遍存在人工成本高、 设备投入多、 物料呆滞时间长、 员工技能及熟练度要求较高、 生产周期长等问题, 费时费力, 增加工厂的 成本, 自动包装流水线是集纸箱成型、 自动装箱、 自动封箱为一体, 配套前段自动化生产线, 可达到无人化包装, 占地面积小、 性能稳定、 操作简单。

  9、, 大大减少劳动力, 提高生产效率, 降 低生产成本, 值得大量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而提出的全自动包装生产 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全自动包装生产线, 包括下 料斗, 所述下料斗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 所述下料斗一侧壁下端固定设置有上料传 送带, 所述上料传送带远离下料斗的一端下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所述上料传送带远离下 料斗的一端下部固定设置有底座, 所述底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物料排序装置, 所述物料排 序装置侧壁固定设置有送料传送带, 所述送料传送带远离物料排序装置的一端下部固定设 。

  10、置有入料斗, 所述入料斗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装袋机, 所述装袋机远离送料传送带的侧壁下 端固定设置有第一传送带, 所述第一传送带远离装袋机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传送带, 所 述第二传送带远离第一传送带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装箱装置, 所述装箱装置远离第二传送带 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滚轴传送带, 所述滚轴传送带中部固定设置有上封口机和捆绑机, 所述 滚轴传送带远离装箱装置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堆垛机, 所述装箱装置一侧边固定设置有纸箱 传送带, 所述纸箱传送带中部固定设置有纸箱翻转装置, 所述纸箱传送带远离装箱装置的 一端固定设置有下封口机, 所述下封口机一侧壁固定设置有纸箱撑开装置, 所述纸箱撑开 装置远离下封口机。

  11、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纸箱供应装置。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 所述下料斗内底部固定开设有开口, 所述上料传送带靠近下料斗的一端与开口相 连接。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 所述上料传送带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上料槽, 所述送料传送带上端面PG电子平台固定设置 有多个送料槽。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2220774 U 3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 所述入料斗下端固定开设有入料口。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 所述装袋机内部固定设置有包装袋成型机和封袋机, 所述包装袋成型机上部与入 料口下端相对应, 所述。

  12、封袋机远离包装袋成型机的一端与第一传送带相连接。 001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 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所述两个连接板之 间转动连接有衔接辊。 001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 所述上封口机、 捆绑机和堆垛机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 001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 所述纸箱撑开装置的后端固定设置有推杆油缸。 0020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 采用全自动化包装流水线的应用, 配套前 段自动化生产线, 从而达到无人化包装, 大大减少劳动力, 提高生产效。

  13、率, 降低生产成本, 从 产品的分批排序化, 然后进行初步的包装入袋及后期的包装入箱均采用无人化自动化包 装, 使整个产品的包装过程更简化, 节省时间和人力, 大大减少了人工的使用, 最大化降低 生产成本, 提高公司的利润, 依次设置的上料输送装置、 物料排序装置、 装袋机、 封箱装置和 成品捆绑堆垛装置的合理组合配置, 从上料到包装到封箱设计合理, 实用性强, 自动化包装 生产线的运行更加流畅, 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中A处的放大图。 0026 图例说明: 0027 1、 下料斗; 2、 第一支架; 3、 上料传送带; 4、 支撑杆; 5、 物料排序装置; 6、 底座; 7、 送 料传送带; 8、 入料斗; 9、 装袋机; 10、 第一传送带; 11、 第二传送带; 12、 装箱装置; 13、 上封口 机; 14、 第二支架; 15、 捆绑机; 16、 滚轴传送带; 17、 堆垛机; 18、 开口; 19、 上料槽; 20、 送料槽; 21、 入料口; 22、 纸箱供应装置; 23、 推杆油缸; 24、 纸箱撑开装置; 25、 下封口机; 26、 纸箱传送 。

  15、带; 27、 纸箱翻转装置; 28、 包装袋成型机; 29、 封袋机; 30、 连接板; 31、 衔接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中心” 、“上” 、“下” 、“左” 、“右” 、“竖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2220774 。

  16、U 4 直” 、“水平”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 “第一” 、“第 二” 、“第三”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 除非另有明确的 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 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 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17、,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 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0 参照图1-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全自动包装生产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2, 下料斗1一侧壁下端固定设置有上料传送带3, 上料传 送带3远离下料斗1的一端下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4, 上料传送带3远离下料斗1的一端下部 固定设置有底座6, 底座6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物料排序装置5, 物料排序装置5侧壁固定设置 有送料传送带7, 送料传送带7远离物料排序装置5的一端下部固定设置有入料斗8, 入料斗8 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装袋机9, 装袋。

  18、机9远离送料传送带7的侧壁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传送带 10, 第一传送带10远离装袋机9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传送带 11, 第二传送带11远离第一 传送带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装箱装置12, 装箱装置12远离第二传送带1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 滚轴传送带16, 滚轴传送带16 中部固定设置有上封口机13和捆绑机15, 滚轴传送带16远离 装箱装置1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堆垛机17, 装箱装置12一侧边固定设置有纸箱传送带26, 纸 箱传送带26中部固定设置有纸箱翻转装置27, 纸箱传送带26远离装箱装置12的一端固定设 置有下封口机25, 下封口机25一侧壁固定设置有纸箱撑开装置24, 纸箱撑开装置24远。

  19、离下 封口机25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纸箱供应装置22。 0031 下料斗1内底部固定开设有开口18, 上料传送带3靠近下料斗1的一端与开口18相 连接, 上料传送带3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上料槽19, 送料传送带7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 送料槽20, 入料斗8下端固定开设有入料口21, 装袋机9内部固定设置有包装袋成型机28和 封袋机29, 包装袋成型机28上部与入料口21下端相对应, 封袋机29远离包装袋成型机28的 一端与第一传送带10相连接, 第一传送带10和第二传送带11之间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30, 两个连接板30之间转动连接有衔接辊31, 上封口机13、 捆绑机15和堆垛机17下端面均。

  20、固 定连接有第二支架14, 纸箱撑开装置24的后端固定设置有推杆油缸23。 0032 工作原理: 该自动化包装生产线在使用时, 产品通过下料斗1进入上料传送带3的 上料槽19内, 由上料传送带3运输到物料排序装置5内部, 经过物料排序装置5的排序, 进入 送料传送带7上的送料槽20内, 经送料传送带 7运送至入料斗8内, 通过入料口21进入装袋 机9内部的包装袋成型机28内的包装袋内部, 然后经过封袋机29的封袋, 再通过第一传送带 10和第二传送带11到达装箱装置12, 纸箱供应装置22供应未打开的纸箱, 经过纸箱撑开装 置24的撑开和下封口机25对下部进行封口, 再经过纸箱翻转装置27的翻。

  21、转然后到达装箱装 置12, 装箱装置12对产品进行装箱, 装箱完成后经上封口机13进行上部封口, 经捆绑机15进 行捆绑, 堆垛机17进行堆垛, 就完成了对产品的自动化包装过程。 0033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2220774 U 5 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2220774 U 6 图1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1/2 页 7 CN 212220774 U 7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8 CN 212220774 U 8 。